此篇記錄當時買房子時選擇地點的各種考量,
看房時間約在2019/5月開始,7月簽約青埔的房子,當時預計隔年2020年六月交屋(實際交屋日期預計為今年七月中)。
以下分享純屬個人看房經歷和感受,不一定正確,純紀錄與分享。
我們考慮主要的三點:地點 、 房價 和 環境(生活機能)
當時租屋地點在藝文特區附近
阿銘工作地點在桃園藝文中心附近 而我則是在台北市區,當時我仍是在台北租房,所以只有假日會搭車到桃園
當時試乘了幾次搭客運接捷運通勤上下班覺得還能接受 但就要盡量選擇在站牌附近或是交流道附近的房子
當時我們心中順位:藝文特區新成屋 >大有特區> 藝文特區中古屋>經國特區>中路特區
藝文特區:
因租屋的位置就是在藝文特區,覺得生活機能不錯且交通方便,所以順位第一的理想地點,
陸續看了蠻多間新成屋和中古屋,新成屋和中古屋感覺上房價沒有差特別多
→ 結論:中古屋(約5~12.3年房)較大坪數(35~40坪)的售價略大於新成屋小坪數(約25~30坪),決定還是買新成屋,主要因為目前規劃是兩人居住,四十坪的房子之後要換房的話再考慮。
大有特區:
地點和房價當時都覺得還蠻符合需求,但缺點就是山坡上有些福地,家中長輩會忌諱。
經國特區:
因為離交流道和站牌很近,
當時經國特區超級夯,假日要去看人滿為患,需要預約,
最後真正有進去和銷售小姐聊的只有一間,但覺得空氣品質不佳,且只剩大坪數的,價錢也不好談,故直接放棄XD
中路特區:
因阿銘有同事也買在中路特區裡,去看了幾次覺得環境很不錯,但就是交通實在是不怎麼方便,對於我這個台北通勤族實在是不適合。
從上述幾點看來最喜歡並最符合期待地的就是藝文特區的房子,但因為捷運之後會經過,房價整個大漲,我們還是下不了手阿~~~所以還是考慮了很久
最後就又跑去看了桃園高鐵站附近青埔特區,之前因為看一些網路謠言說青埔既荒涼生活機能又差,所以我們對青埔這個地區一直有些偏見
但反正看房子不用錢(喂!)就多參考比較唄,結果沒想到在那個假日在附近看了幾間後,就馬上決定了!
主要是因為交通、房子地點、生活機能和價格都能同時符合到我們的需求:
1.交通和地點:阿銘騎機車上班約半小時、我搭高鐵+捷運預估約40分鐘(若在藝文特區搭客運平均是1~1.5HR,每天要花將近三個小時在通勤),
另外因為我和阿銘都是南部人之後回家搭高鐵也方便。
2.生活機能:文教區,全聯、超商、購物中心、公園...都距離不遠,環境不錯,生活機能完善。
3.價格:因當時是預售屋,價格比一般新成屋再低一些些。
因此當天就下訂啦~雖然沒有說殺到特別多的價格,但現在看看,其實非常慶幸當時當機立斷的決定!
不然如果等到現在才買的話,價格又是另一個世界啦~說來說去,其實佔據決策的最大因素還是價格阿
也因為這次是第一次買房,實在很怕被代銷話術搞得團團轉,但爬了很多文章綜合各項客觀條件後,覺得真的是符合我們各項需求的一間房子阿!
所以也就相信自己的簽下去了(握拳)
2019七月份下了訂金之後,開始進行買房簽約和交屋的流程、一直到最近正在進行裝潢等等,之後會再陸續更新文章分享給需要的人參考,
所以如果有興趣的人也歡迎討論分享或關注唷~